秀色直播

学术文化
当前位置: 秀色直播> 正文

我院吴广磊教授指导两位本科生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

 

我院吴广磊教授团队在本科生科研创新领域成果丰硕,近期指导的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2022级两位本科生完成两项电磁波吸收材料研究成果,先后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展现了学院在科研育人方面的扎实进展。

贾陈渝同学作为第一作者的研究论文《Hollow Porous High-Entropy Metal Oxides Enhanced Synergistic Loss with Excellent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发表于 Composites Communications(IF=7.73, DOI: 10.1016/j.coco.2025.102569)。该研究针对高频电磁辐射相关问题,设计了基于高熵金属氧化物(HEOs)的空心多孔纤维结构体系,通过静电纺丝结合热分解技术,制备出涵盖尖晶石、钙钛矿、反尖晶石和立方结构的系列复合材料。利用高熵效应诱导的晶格畸变、氧空位及异质界面,增强界面极化与介电损耗。其中,尖晶石结构HEO在2.5 mm厚度下最小反射损耗(RLmin)达-56.08 dB,有效吸收带宽(EABmax)最大可达6.88 GHz,展现出广阔的电磁防护应用前景。

 

姜文豪同学作为第一作者的研究论文《Multi-scale Engineering of N-doped Carbon Nanofibers with Co3O4/CeO2 Heterostructures: Tailoring Heterointerface Polarization for Microwave Absorption》发表于Carbon(IF=11.6, doi: 10.1016/j.carbon.2025.120784.)。该研究聚焦电磁干扰调控,通过静电纺丝结合退火工艺,构建出MOF衍生的N掺杂碳纳米纤维嵌入Co3O4/CeO2异质结构的体系。研究利用稀土元素铈(Ce)独特的4f电子构型及Ce3+/Ce4+混合价态特性,协同高密度氧空位调控异质界面极化效应,所制备的材料在2.5 mm厚度下最小反射损耗(RLmin)达-55.29 dB,1.6 mm厚度时最大有效吸收带宽(EABmax)为5.04 GHz

 

此外,吴广磊教授近两年在多功能电磁吸波材料方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相关成果发表在以下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4, 34: 2405523.,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5, 35(3): 2413884.,Nano-Micro Letters, 2025, 17 (1), 23., Adv Funct Mater, 2025, 35, e02261., Adv. Funct. Mater. 2025, 35: 2500304.,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5, 16 (1): 312.等。

近年来,学院持续加强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通过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推行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积极鼓励学生早进实验室、接触前沿课题。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改革,推动更多学生在科技创新中成长成才,为高水平学科建设和行业创新输送更多优秀后备力量。